郝景芳:中国教育有脚无头,怎么治?
2023-10-23 
本文摘要:中国教育系统有许多优点,值得牢固扎实,但缺点在于视野狭窄,过分强调技术、钻研题目,却没有给以富足的思想指引,学生往往技术优秀,但选择自我人生及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有限。那么,如何弥补当下教育的不足?如何让孩子思维宽阔,思考深入(think big,think deep)?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、科幻大奖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分享了她的看法。 中国教育系统最为欠缺的是什么?今天,我想聊聊我对中国教育的判断和展望。我以两重身份聊这件事。

开云app官方网站登录

中国教育系统有许多优点,值得牢固扎实,但缺点在于视野狭窄,过分强调技术、钻研题目,却没有给以富足的思想指引,学生往往技术优秀,但选择自我人生及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有限。那么,如何弥补当下教育的不足?如何让孩子思维宽阔,思考深入(think big,think deep)?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、科幻大奖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分享了她的看法。

中国教育系统最为欠缺的是什么?今天,我想聊聊我对中国教育的判断和展望。我以两重身份聊这件事。一是多年教育的亲历者:我从小学到博士结业,履历了22年中国公立教育系统,一直在视察、追问、思考;另外是三岁半女儿的妈妈,在两年之后,也要给女儿报名加入海内的教育系统,因此也会权衡。

有人会问:中国教育系统是不是很糟糕?你会让孩子从小出国念书吗?首先,我完全不认为中国的教育系统是糟糕的或者失败的。从内容设置上讲,中小学的系统性学科设置还是很严谨,打下的基础也扎实,让学生有比力好的基础进入高等教育。

重视语数外也是通情达理的,北大哲学系一位教授在《理想国》课上说:“阅读能力和逻辑能力就是人一生最重要的能力,高考看重语文、数学完全没毛病。”从形式上讲,高考制度也算是公正合理,虽然僵化,但让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凭能力脱颖而出,而不需要比拼怙恃对大学的赞助,纵然穷学生时机在变少,但有钱人也不能随意操作。

其次,我也视察到中国的教育体系一直在革新。有的时候革新的偏向是好的,有的时候革新的偏向矫枉过正,或是带来新问题,但总体而言,革新一直在举行,并没有停滞不前。减轻学生肩负、调整选课制度、扩大自主招生,教育部门也一直在出台新政策,并不是铁板一块。

可是,我心里也很是清楚,中国教育系统仍然有比力严重的问题。这问题并不像作业多、考试制度僵化这样一眼就能识别出来,它更难量化,但在我看来,它的影响可能更大一点,甚至影响到学生和整个国家未来发展。这个问题也是令我自己深有触动、想要投身教育领域的重要理由。一个视角:来自以色列的对比分析 一年多以前,我和一位来自以色列的年轻创业家聊教育,他谈到许多事情,给我全新的知识和启发。

他首先讲到犹太民族的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。他说犹太民族重视阅读经典和提问、辩说,小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训练相互辩说,师长会提出一个问题,然后问“谁同意这个看法,谁阻挡这个看法”,同意看法的孩子要列出一二三,阻挡看法的孩子要反驳一二三,然后,支持一方再对反驳一一给出回复。这样的辩说是对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的很好训练。

他接下来讲了他对中国和以色列教育系统的视察。他说,以色列的教育从小就很是自由,只上半天课,剩下半天就自由运动,而且对孩子的兴趣很是支持,压力也不大。

这样的情况很是适合天生的strong kid(优势儿童),因为这些孩子的学习是自我驱动,学习也比力轻松,总是自己去寻找想学的新工具,充满新的想法,需要空间去实现。因此以色列经常能出各个领域中的良好人物。以他小我私家为例,他9岁起开始自学编程,怙恃一点都不懂,他完全自己从盘算机上寻找资源学习,厥后二十几岁就有乐成创业履历。可是,他说,以色列的这种教育制度,太多靠小我私家推动,对于许多资质不高的孩子,就会变得很是平庸,甚至成年后的基本教育素质都较低,因此从公共来看,教育结果并不高。

这一点和中国教育系统正好形成对立:中国的教育系统,很少给出众的孩子分外的自由度,可是能保证绝大多数学生最终的效果到达一定尺度。因此,在他看来,中国教育的团体性应该和以色列教育的个体性互补。他的这番话,给我许多触动,其中也有不少共识的地方。

中国教育系统,并不勉励特立独行,如果你资质过人,要么跳级、升班抢跑;要么要求你照顾大家的步伐,做一样的事。并不会因为你有自己想探索的领域,就可以自己去探索。

学会了就想去玩?不听课?门儿都没有。这主要的原因是:教育眼界太窄。从老师抵家长都相信,教育就是学好课内知识,考试考好,上一个好大学,找一份好事情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学有余力,想要扩大学习规模,唯一能想到的偏向就是提前学高年级的课本。也就是说,缺少广度的情况下,唯一的选择就是在单线上赶进度。中国的教育,并倒霉于资质较高的孩子。

教育系统均值比力高,最终学生的差异不大,纵然是最好的学生,一生的成就也就考试好;而以色列的教育,差异比力大,靠学生自身的天赋和兴趣,有自我推动力的学生,天空没有上限。一个对比:来自美国的小学教育最近和一位在美会见学者交流,她的女儿12岁,在美国小学读了一年多,现在六年级。她对比中国和美国的小学教育,发出感伤:美国的小学学这么多看上去没用、但真正有用的工具啊。

她指的是什么呢?我详细询问了一下。原来她女儿上的小学有四大主科,比重差不多,划分是:数学、语文(即英文)、科学和社会科学。

后两者是海内小学很少有的。其中科学根据主题探究世界,她女儿学习“水”已经学习了快一年,就一个小小的“水”,展开许多方面,从生活用水,到整个世界的水循环,另有与食物、工程有关的种种各样的水,她女儿小学就已经知道了不少化学观点。社会科学学什么呢?她们用一年的时间“绕世界一圈”。

学习世界各大洲各国文明,前两个月刚刚学过中国,学习了中国古代各个王朝和天子,另有民俗和科技,这个月开始要学习非洲了,从气候、地理到各国文化。她们还要写自己对差别文化的看法。为什么她认为这些知识是“看上去没用、但真正有用”呢?因为她以为这些知识和周围的真实世界相关,而且教会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。

这让我想起我在英国念书的一年。我从9岁到10岁追随怙恃到英国一年,在当地念书。

读的只是普通公立小学,也不在富人区,更离英国的传统贵族教育很远。但就是这个破破的公立小学,我们在泰半年的时间里,走过了埃及文明、古希腊文明、人体百科和鸟类百科。每一个主题下,我们会阅读、绘画、做习题、做设计、写文章。最后没有考试,而是每人都市做一大厚本“结果”,包罗自己在此主题下做出的所有内容。

所有这些学习和结果,相识水的知识、鸟类知识、希腊知识和人类知识,对于到场国际竞赛都没什么资助,对我们中国怙恃在意的高考或者美国尺度入学考试也没什么资助。那么他们为什么花这么多时间学呢?这些知识到底是有用还是没用呢?有没有用,要看在学校里还是学校外。

有许多知识,对于尺度化考试纷歧定有用,可是对于真实世界的真实生活,却是用处极大。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,经常距离真实世界很远,以至于学生常有“为什么学”的困惑。化学课上学了许多物质的化学式,学了配比化学方程,学会了看瓶瓶罐罐的小图,可是这与生活有什么关系?不知道。

于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学。然而另一种学法是反过来,先相识真实世界,明白真实世界是如何运作的,有什么现象、纪律和困扰,然后思考解决方法的时候,遇到了化学公式。

这个时候的化学公式是直接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的,未来走入真实世界,可以直接挪用学过的知识来运用。小学学科学有什么用?不是为了升学,而是从小建设未来科学家、工程师、创业企业家的思维方式,从小学会从周围的世界中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。从小学习各国文化有什么用?不是为了升学,而是从小建设未来社会学者、政治家、媒体和文化人的思维方式,从小学会明白文明的渊源和传统,明白与国际世界相同。这些学习建设的视野和思维方法,可以直接带入长大后的事情生活。

这是中国教育系统的另一项缺失:过于注重纸面上的尺度化题目,缺乏学习真实世界。我们特别重视考试的影象和技巧,但周围的世界什么样?孩子不知道,怙恃和老师也不重视。我们常有一种“高考之前,活在真空里”的感受,对大世界没感受,也不知道时代面临哪些问题,需要我们做什么。

这让我们在种种竞赛中领先,但却茫然无措踏入职业选择。犹太人的教育为什么能孕育大师?以色列的教育只是更大规模犹太人教育的缩影。

犹太人至今出过189位诺奖获得者(其中180位科学、文学和经济学奖获得者,9位宁静奖获得者),以色列开国短短几十年,已有12位诺奖获得者。为什么犹太人的教育如此能孕育大师?依不少国人当今的想法,一切都是财富的效果:犹太人能挣钱,因此犹太人能得大奖。

根据这样的思维模式,所有良好成就都是款项的聚集和款项的幕后生意业务。但如果抱着这样的偏见,而不去老实学习其他民族的思想英华,那么将永远没有思想提升的源泉。除了学校教育,更重要的是犹太民族的家庭和教会教育。犹太人家庭教育有两个特征,是孕育良好智慧的源泉:其一是犹太人至今极为重视经典阅读,而阅读是最重要的智慧泉源。

没有任何一种形式能像文字这样通报思想,重视经典阅读,就是重视思想绵延。其二是犹太民族的教育重视疑问和思考。从孩子小的时候,就勉励提问、质疑、探讨、辩说。孩子需要思考和辩说经典中的问题,包罗上帝缔造宇宙、人类、犹太民族的故事,其中隐含大量关于世界起源、世界演化、世界规则的问题。

经常探讨这些大问题,让孩子学会去思考对人类有重要意义的科学和哲学。我们的教育,强在哪儿?弱在哪儿?在我看来,中国的教育系统已经在许多方面做得很好了,可是缺的恰恰是一些灵魂性的工具:逾越的思想。我们的教育强的是什么呢?是技术训练。

从一年级到大学,我们都强调把基础打扎实,先不管为什么学习一个知识,先把它学好。无论是数学物理大量做题,还是语文英语的勤恳背诵,都是“头悬梁锥刺股”的精神,把所有精神放在技术提升上。学习的明确目的是提高结果,提高结果的目的是考学,考学的目的是稳定事情,稳定事情的目的是提高收入。

经由这一整个历程循环,一小我私家苦得蜕了一层皮,也总算是熬出来,家和万事兴,再把这套刻苦的哲学贯注给孩子。那我们的教育弱的是什么呢?是理想境界。一小我私家接受教育,最终的目的是什么?学习想要到达的境界是什么?为什么不辞辛苦爬山,山顶究竟有什么风物?我们接受教育要解决的问题究竟是什么?这些问题都没有回覆。

如果我们给教育形貌的目的就是好事情和挣钱,最理想的实现也就是找到一份好事情,挣许多钱。比这个更大的目的是自己创业或者做生意乐成,经济上的乐成无疑更大,但仅此而已。比这个还大的目的就是为了中国运气救亡图存、振兴单一民族,这个宏愿很了不起,也很宽阔,可是放在世界规模仍然只是一国之梦,发生不了引领全人类的良好人物。真正的良好人物是怎样发生的呢?良好的历史人物,国籍民族家庭配景各异,发展路径也千差万别,但都有一个共通的焦点的指引:解决人类和世界的问题。

解决世界的问题,是在我看来教育唯一真正的目的。我们为什么要学习?不是因为学习才气获得进大公司的能力,而是因为学习才气让我们明白这个世界,解决这个世界的问题,成为更好的人类。

牛顿是如何发生的?他的目的并不是在中央造币局找一份好事情,而是试图用数学解释整个世界运动的原因。达尔文是如何发生的?他的目的并不是拿一份水手的好人为,而是在纷繁庞大的动植物中找到共通的特征。艾伦·马斯克是如何发生的?他的目的并不是找一个微软的铁饭碗,而是不停想探索新的方式,解决人类陆地交通、太空交通问题。这些人物,也没有为英国或南非的民族强盛而学习,他们要解决的,是属于全人类的大问题。

解决人类大问题,才气成为影响世界的良好人物。这正是我们的教育中往往缺的一环。人类有什么大问题?世界有什么大问题?许多人面临这两个问题是回覆不上来的。

中国在已往落伍挨打的年月,能够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和茂盛问题已经很了不起,可是我们现在已经重新回到世界巨人的舞台,这就需要有世界级人物,不仅仅明白让民族不受人欺负,而更明白站在世界的舞台上,引领人类向前。伟大的人物,思考的是世界的本质、万物的终极纪律、人类文明的由来、历史的原因、科学的偏向、技术与社会的关系、人类的相处方式、世间磨难的救赎、更理想的社会厘革。

伟大的企业,愿景是为人类开发新的能源方式、缔造新的出行方式、建设新的信息相同方式、寻找更好的盘算方式、解决人类的食物与宁静问题、发生更具有想象力的事物。解决的问题越属于全人类,最终的成就也就越代表一个民族。

技术训练固然是重要的,若没有过硬的技术,什么境界也达不到。可是只有技术训练,没有思想引导,最终只是盲目奔跑。

我把这种教育叫做一种“有脚无头”的教育,腿脚肌肉磨炼得格外强壮,就是没有偏向,一直在等着有小我私家给自己指点偏向,“让我去哪儿就去哪儿,比谁跑得都快”。可是究竟想去哪儿呢?说不上来。与之相对的是另一种极端,“有头无脚”的教育:一些人让孩子退出学校,可是并没有给孩子足够指导,讲求不学习,不接触知识,自己在世界中悟道,这种状态人确实可能想一些大问题,可是容易云山雾罩,不懂现代知识体系有什么深刻之处,最终停留在空谈,做事的行动力也就差了十万八千里。

理想的教育一定兼具思想与行动。思想是为人生寻找偏向,行动是让自己到达目的地的工具。爱因斯坦的偏向是他对光速航行的思考,他的行动是他在学校不停寻找的数学工具,二者缺一不行。

我们太偏重后者,偏偏缺了前者。有灵魂的教育目的是思考和缔造,而思考和缔造获得的收益,只是这个历程的副产物。有的怙恃可能会说,像牛顿或马斯克这样的大人物,是另一个世界的天才,我家的孩子可没这天赋,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就不错了,想大问题有什么用,离我们太远了;我们小时候也没学过什么世界的本质、文明的起源、人类的规则,不是也活得挺好的。怙恃的想象力是孩子的上限。

若怙恃的眼光已然局限于此,又怎能指望孩子飞到高空?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代一代造就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,但总是难以造就出影响人类的大师级人物。成就的天花板是想象力,不要让我们的想象力局限孩子的未来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?如果要问我,对于中国教育有什么期待,有什么革新的愿望,我的希望并不是推翻现有体系,而是希望给现有体系注入思想和愿景。

我们需要的是对现有扎实基础教育的拓展。我们需要给现有的教育一片更宽大的天空,让我们的孩子具备思考大问题的能力,以问题和思考引导未来的技术学习。

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具备:宏观思想:让孩子看得再远一些,想得再大一点,以思想引领行动。希望他们不仅具备优秀技术,更能从宏观大局的角度选择偏向,让优秀技术获得智慧的指引。

国际视野:让孩子明白世界、明白古今,具备思考人类问题的意识,未来做好准备走入国际舞台,让中国思考孝敬到整小我私家类文明,成为人类历史真正的良好者。问题思维:让孩子相识真实世界的图景,明白当前社会和未来世界的科技、文明与逆境,学会思考问题。

通过未来反推现在,通过对真实职业的明白,制定小我私家发展计划。跨界联系:让孩子能从生活详细的事物出发,逾越学科界线,多角度明白事物,具有多方位联络、以小见大的洞察,能将生活详细事物与所学知识联系在一起,解决问题。总而言之,我们希望孩子能够从辽阔、真实的世界舞台出发,带着思考走入日常学习。

视野与志愿会增加孩子的责任感和学习兴趣,让他们真正明白学习的意义,明白学校的学习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,而是为了应对人生;让他们明白人类的问题和自己的问题,主动负担解决问题的责任与使命,从而对学习和发展获得内在激情。


本文关键词:郝景芳,中国,教育,开云app官方网站登录,有脚,无头,怎么,治,中国

本文来源:开云app官方网站登录-www.yjsrf.com